解讀互聯網給制造業帶來了什么發表時間:2016-06-03 18:12作者:貝瑞克科技 因為從事機械設備電商方面的工作多年,一直比較關注制造業發展方向,平時也會讀了一些關于制造業的書籍,其中《中國制造2025》這本書給我的啟發頗多,這本書中的許多觀點很新穎,讓人茅塞頓開,對中國制造的未來充滿希望。對當今制造業的現狀有了些粗淺的了解和認識,結合當下中國制造比較熱門的話題“智能汽車”的發展趨勢來看,不難得出一個結論:互聯網正在顛覆大眾的消費習慣,無論是高端品牌還是一線品牌甚至一些低端品牌都在往個性化定制這個方向發展,尋求自己領域的發展空間,而不被淘汰出局。那么個性化定制在制造業,特別是在機械設備行業是否也會像定制一件衣服那么簡單、方便呢?下面帶大家跟我一起解讀一下制造業哪些設備的正走在定制的最前端。 中國制造的出路在哪里?《中國制造2025》這本書中,大量的用了幾個比較時髦的詞語:3D打印、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物聯網、機器人等,對未來的構想也是比較激動人心的,比如比如通過3D打印技術及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來實現終端個人用戶的個性化產品定制,通過物聯網等實現工廠的自動化生產,通過機器人換人的方法來解決用工難及用工貴的問題,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來了解消費者的個人消費習慣及未來的消費趨勢等;這些觀念和方法正是推動未來中國制造業變革的核心動力,很多公司已經開始將這些新的理念運用到生產活動中并且創造了非??捎^的市場價值。 比如近期在樂視汽車、百度、谷歌等互聯網企業紛紛試水自動駕駛技術,加快布局智能汽車領域的同時,包括博世、大陸集團、德爾福等在內的汽車零部件巨頭也開始緊鑼密鼓地在這一領域進行拓展。目前,全球各大汽車供應商都在關注 “中國高端消費市場”“城市SUV”“自動駕駛”,這三大行業重點布局領域。自動駕駛要想真正實現商業化還尚需時日,但是智能汽車產業,這一風口卻在加速到來。在此背景下,傳統零部件企業也開始加快步伐,加大自主研發為迎接智能汽車時代生產各種新型零部件。期望通過前瞻性布局來搶占技術制高點。由此來看,在汽車產業面臨巨大變革的當下,面對智能汽車產業,這一規模超萬億元的市場,整車廠、零部件供應商、互聯網企業之間的技術爭奪戰已打響。 那么在市場的推動下,一些汽車零部件生產商伺機而動,加大自主研發的力量,但是在生產過程中所需的生產設備是否能更好的完成一些高要求的生產工藝要求呢?比如鉚接設備,因為鉚接機定制費用相對不高,不會像大型設備動輒幾十萬,相對定制鉚接非要少,用途卻是別的設備無法代替的,因此大家就更傾向于個性化定制,一來自有知識產權保密性這塊可以(相對來說)有保障,二來自主研發的產品更具有市場競爭力。在相對長的一段時間里,自主研發的產品領先于同行業內其他產品,占有明顯的優勢。在汽車零部件生產中運用頻繁的鉚接工藝表現尤為突出。比如汽車轉向器對鉚鉚接技術可以完美的解決某公司研發出來的新型轉向器,還有類似汽車曲軸箱龍門式數控鉚接機等都是汽車零部件生產商跟武漢貝瑞克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定向研制生產的專用型鉚接機。由此可見鉚接機定制在制造業是走在了前端,業內有分析認為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數控鉚接機定制甚至會超越標準機型的需求量。 鉚接機行業運用互聯網的平臺讓更多的汽車零部件(以及五金件)生產商了解鉚接機的個性化定制過程,通過互聯網讓汽車零部件生產商的需求得到更全面的解決,也讓汽車零部件生產商深入的參與到鉚接機定制生產過程中來,進而改善自己產品的設計,做到了以市場為導向,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這其中互聯網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鉚接行業并不能代表中國制造業的主體,理論上這是一家以設計、制造為主的公司,整合上下游資源為已所用,大部分的制造業的公司可能并沒有這樣的實力,很多只是處于產業鏈中附加值最低的一環--代工,只能靠壓縮自己的成本賺個辛苦錢,這樣的公司想要轉型談何容易,沒有自己的技術,沒有自己的品牌,沒有自己的渠道,一旦產業鏈上的其他環節出現問題,這樣的公司沒有任何能力去應對,只能倒閉。說了這么多中國制造業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我想這個課題太大了,涉及整個國家的層面,甚至是整個世界的產業格局,我們也只能從一些切身的體會和經驗做些簡單的探討。
敬請關注:微信帳號 maojieji 微信號(服務號):maojieji 官 網:http://www.nuegisa.cn 阿里巴巴:maojieji.1688.com 上一篇貝瑞克數控鉚接機
|